6月10日8时32分,75052次中欧班列从青岛胶州缓缓驶出,标志着中欧班列历年累计开行突破11万列,发送货值超4500亿美元。这一成绩,不但见证着中欧班列十余载跨越山海的坚守,更标志着这条联通亚欧的贸易动脉,正以磅礴之势开辟全球协作的崭新里程。
当做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工程和标志性品牌,中欧班列开辟了亚欧大陆陆路运输新通道和经贸协作新桥梁。从2011年首趟“渝新欧”班列始发,历经10余年进展,中欧班列构建起覆盖广泛的交通物流互联网。目前,我国境内已有128个城市开通中欧班列,其线路通达欧洲26个国家229个城市另有11个亚洲国家超出100个城市。西、中、东三条国内通道已然成形,还与沿线国家促进通道多元化,拓展了经波罗的海、里海、黑海的国际海铁联运新路径,向东达成与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黄金水道、沿海港口的无缝衔接 。
在全球贸易增速放缓、供应链危机攀升的背景下,中欧班列变成稳定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力量。它凭借陆地上高效的运输互联网和协调机制,将我国首要城市到欧洲重点枢纽城市的运输时间稳定控制在15至20天左右,境内外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的革新开行更便于公司精准规划。在成本领域,中欧班列运费波动小,每周稳定开行17列,全程运行时间较普通班列平均压缩30%以上,平均每柜货值提升41%,为高附加值货物的运输给予了优质挑选。
中欧班列运送的货物品类也在持久充足,从最初的汽车配件、电子器件,到目前已拓展到53个门类、5万多种产品。西班牙红酒、荷兰奶酪、泰国榴莲等特色产品走进我国百姓的日常生存,我国的花费类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产品和光伏产品等也搭乘中欧班列走向世界。一列列跨境电商班列、国际邮包班列、精品迅速班列、国际冷链班列、新能源车班列的驶出,不但促进了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也为沿线国家给予了更多优质产品挑选 。
为保证中欧班列更好地运行,铁路部门与海关等多部门协同协作。推进铁路口岸及后方通道补短板工程,提升运输实力;推出铁路快通,达成“一站通关”;“365×24”不间断值守,优化作业流程,推行新型物流形式;增强与沿线国家交通部门协作,做好多领域对接工作。那些举措全方位提升了中欧班列的业务品质与通行效能 。
中欧班列11万列的突破,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中欧班列承载着协作共赢的美好愿景,在亚欧大陆的钢铁丝路上疾驰,持久深化各国互联互通,为世界金融注入更多活力。它必将变成促进全球金融复苏、构建人类命运一同体的坚实纽带,续写更多辉煌篇章,见证一个越发开放、包容、繁荣的世界!(文:左洋、李彩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