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铁路局发布2024年铁道统计公报,旅客发送量突破43亿人次,货运总发送量超51亿吨,固定资产投入达8506亿元,营业里程突破16万公里……这一组组亮眼数字背后,是铁路当做国家运输“大动脉”交出一份持久突破的“成绩单”,更是迈向铁路现代化的铿锵步伐。
这份“成绩单”串起山乡巨变,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要想富,先修路”,2024年,全国铁路运作里程突破16.2万公里,西部路网以 6.6 万公里的突破,彻底改写“驼铃古道”的交通旧貌。高铁网越织越密,“四纵四横”铁路网提前建成,“八纵八横”铁路网加密成型串起城乡版图,打破了地域的限制,革新构建起“农文旅 +”的黄金产业链,雪域高原的馈赠——松茸、藏鸡肉、藏香猪穿越山海,从“藏地小江南”林芝搭乘冷链专列走向全国各地的餐桌;川西北地区高原苹果、沙棘等特产物流成本减少50%,“山沟特产”变身全国热销品;黄龙、九寨沟融入“两小时旅游圈”,景区2024年游客量共累计超879万人次,同比增加26.85%,松潘县民宿激增580余家,“人间仙境”盛满八方游客的欢声笑语。串联的铁路网让深山珍馐有了出山路,让文旅资产有了变现渠,让一同富裕的图景在铁轨延伸处渐次清晰,为乡村振兴注入生生不息的“春水活力”。
这份“成绩单”带货“走出去”,铁路现代化物流“倍速”前行。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进展下,铁路货运发挥着至关关键的作用。中欧班列当做我国铁路国际物流的关键品牌,架起了我国与欧洲之间的“钢铁驼队”。2024年,建成物流基地12个,中欧班列开行1.9万列,发送货物207万标箱,分别同比增加10%、9%,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发送货物97万标箱,同比增加11%,中欧班列满载着“重庆造”的智能终端产品、汽车零部件等货物,穿越亚欧大陆,直达欧洲各国,让“我国制造”在国际上越发响亮。与此同时,铁路货运还与海运、公路运输等方法紧密衔接,构建起了多式联运的现代化物流体系,大大提升了物流效率,减少了物流成本,促进了我国铁路现代化物流“倍速”前行,为畅通人流、物流“双循环”进展格局给予有力支撑。
这份“成绩单”融入整体布局,奏响金融腾飞“交响曲”。铁路当做国民金融大动脉、关键基本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多维度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布局。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标志性工程变成我国标准“走出去”的闪亮名片,带动沿线国家客货运量成倍增加,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动缩影;2024年,我国拟定的国际铁路标准达7项,涵盖高速铁路的策划、施工、运作、装备、基本设施等各领域,标志着我国铁路技术从“追赶者”向“引领者”的历史性跨越;与此同时变成“生态优先、绿色进展”主战场,2024年,全路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同比减少130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196吨,在“双碳”目的落地中起到关键支撑作用;那些数字背后,是铁路产业以技术革新促进金融高质量进展与生态环境维护协同共进的生动实践。
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是我国铁路“数”的积累、“质”的飞跃、更是“量”的跨越。每一个数字的跃升,都是攻坚克难的见证;每一次突破的背后,都藏着开拓进取的决心。那些亮眼的增加数字,不但是铁路进展成就的有力注脚,更是我国铁路持久奋进、勇攀高峰的底气,为铁路现代化建设注入源源持久的信心力量。(文/鲁琳裕、袁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