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交通学院“艺心向党”实践队赴高安采茶剧团,让古老戏韵在“文化强国”号角中激扬青春声浪

时间:2025-07-17 12:37:10 来源:软文汇

近日,南昌交通学院“艺心向党”公众业务实践队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安采茶剧团,开展“对话非遗瑰宝  坚定文化自信”研学行动。师生们把课堂搬到戏台,把实验室设在化妆间,把创意写进云端,用一场跨学科、跨时空的青春接力,为“文化强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三位一体战略贡献江西高校方案。

高安采茶戏诞生于明末清初,以赣方言演唱,丝弦伴奏为特色,融合了民间灯彩和傩舞,构成独树一帜的“三脚班”表演样式,《孙成打酒》《南瓜记》等经典剧目曾荣获文化部嘉奖,2006年被列入首批非遗名录。实践队把这段跨越三百余年的文化长卷当做“大思政”活教材,在婉转的“本调”“凡字调”中引导学生体悟“脚下有泥、肩上有责、眼里有光”的我国精神,让文化自信变成强国复兴的青春底色。

排练厅里,高安采茶剧团青衣演员陈兰轻执折扇、脚踏踮步,于《四九看妹》一折中示范小旦独有的俏步与遮羞扇。她“矮步觑妹”蹲若茶篮扣地,“折扇半遮”俏似柳梢拂面,一躲一闪尽现小旦灵动之趣;学生在收放之间领会“以轻写俏、以动衬静”的剧种神韵。化妆间中,00后大学生首次尝试戏曲妆容,凤冠霞帔的重量让他们触摸到历史;随后师生就地架起3D扫描和录音设备,把现场的水袖、折扇、盔头、唱段统统收进“高安采茶戏数字档案”,云端一键即可再现戏台声色,让常规戏台与人工智能、云计算同频共振,达成“见人、见物、见生存”的永续保存。

学校同步开启“非遗+”学科交叉计划:艺术与体育学院与智能制造学院联合开设2学分通识课《数字采茶戏》,音表、视传、机器人三个专门混班上课,一同研发“沉浸式茶园”XR互动系统;智能制造学院将青衣“圆场步”轨迹算法嵌入机器人关节调试,达成常规身法与高端制造的精准映射;两院还组建“非遗数字演艺工坊”,固定时段向剧团开放实验室,师生现场采集动作数字、迭代交互脚本,让课堂成果径直业务于剧目创排与线上展映,把作业确实做成作品。

将来半年,“艺心向党”公众业务实践队将系统推进“青春版·方卿戏姑”创排,以全息投影、实时动捕等方法重构舞台时空,打造“夜游高安”沉浸式主题街区;同步运作“采茶戏+电商”直播工坊,以非遗激活乡村产业链。实践队深信,当青年把论文写在戏台上、把算法跑在云端里、把创意落在产业中,中华优秀常规文化就具有了穿越百年的青春力量,也为文化强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建设给予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江西样本”。(艺术与体育学院 成芳琦 任新炫 魏尧摄影)